青海省政府 | 青海科技厅 | 政务邮箱

首页 > 科技资讯 > 科技政策 > 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

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

2018-08-17 15:02:00   来源:中国科技网   点击:

等装修材料。研发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高强、保温、防火、与建筑同寿命的墙体材料及围护体系。发展可再生资源制备新型墙体材料技术,发展生物质建材、环境友好型涂料、防水高分子材料等。

(六)发展绿色建造方式,促进建筑产业提质增效

1.发展低环境影响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施工技术体系

开展施工现场扬尘、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源、定量数据、影响及控制技术研究,推动施工现场材料、水、电等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以及建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研究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影响“四节一环保”的定量数据,建立绿色施工工艺清单。推动工程施工环境改善及施工人员健康安全保障的技术进步。

2.构建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

发展装配式建筑结构、外围护、设备与管线、内装集成设计理论和技术方法,推动装配式建筑结构安全及可靠性设计及评价技术进步,研发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部品部件生产装备,初步建立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和木结构建筑的工业化技术体系,形成集成开发应用模式。研究装配式建筑产品质量认证技术体系,研发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全链条建筑信息平台。

3.推动智慧建造技术发展

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工作流程、协同工作机制和标准体系,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创新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普及和深化BIM应用,发展施工机器人、智能施工装备、3D打印施工装备,探索工程建造全过程的虚拟仿真和数值计算。开展建筑智能传感及建筑结构自诊断等关键技术研发,建立健全建筑评估及系统性改造、工程全寿命期监测、检测、评估与维护的技术体系。

(七)推广经济适用技术,促进农村环境明显改善

1.发展乡村与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实用技术

以保护与传承地域性传统建筑文化,提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为目标,创新乡村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形成村民参与、具有农村特色、能切实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便于实施的规划技术与成果表达方式。建立乡村建设规划评价体系,保障乡村产业规划与空间格局协调发展。建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评估、土地综合利用、空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形成凸显特色小镇产业特点的空间环境风貌。

2.发展民居建筑性能改造与提升技术

以满足房屋现代使用功能与安全需求、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基因、经济适用为目标,建立因地制宜的村镇房屋建造技术体系。构建传统民居结构体系与图谱,形成传统民居营建与修缮工艺技术系统。研究针对生土结构、混合结构农村危房的加固与维修实用技术,发展符合地域性气候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绿色民居建造技术,通过适宜性材料与构造方法,提升民居室内空间人居环境性能指标。

3.构建农村环境整治技术体系

加大不同类型县域乡村环境治理模式和城乡一体化管理支撑系统研究,建立适合于我国各地地域特点的农村环境整治PPP投融资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和经验。开展农村污水和垃圾等生态循环绿色发展模式研究,构建与农村环境条件、居住生活特点相适宜的生态型农村环境整治技术体系。根据我国乡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研发价格低廉、管理简单、处理稳定、工业化生产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构建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监视智能平台,开展适合乡村特点的污水管网技术研究。开展与农村改厕、改厨以及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处置相配套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八)强化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

1.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统筹规划、系统布局行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整合和优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骨干企业的科技资源,围绕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重点建设面向基础理论和工程科学研究的行业重点实验室,以及面向工程技术研发和应用的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善创新基地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强评估考核,促进科技创新基地高效运行、良性发展。推进城乡规划、建筑节能、海绵城市等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2.推动行业智库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发展行业智库,健全工作机制,发挥智库和专家在行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研究、重大工程项目决策与评估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培育符合行业创新发展要求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加快形成一支适应新技术新工艺要求的、掌握高水平操作技能的人才队伍,形成衔接有序、梯次配备、合理分布的人才格局。培养一批能跟踪世界先进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科研管理人员。

3.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建立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特点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科技评估制度,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验收和成果推广全过程管理,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有效对接。健全住房城乡建设技术公告和技术目录发布制度,推广绿色低碳、节能高效的先进适用技术,建设若干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科技示范工程,推动新技术规模化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四、保障措施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规划目标任务协调落实,在体制机制、资金投入、国际合作、营造环境等方面加强保障。

(一)加快科技管理改革和机制创新

建立部省联动的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推动规划落地、资源整合和基地建设。转变科技管理职能,重点抓好科技服务、搭建平台、营造环境等基础性工作。积极探索科技创新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二)拓宽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

加强中央财政投入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衔接,加大住房城乡建设重点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和公益性研究投入,引导地方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财政资金和金融市场的协调配合,引导、鼓励金融市场和民间资本投入行业科技研发,发挥金融创新对行业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三)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深化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低碳生态城市等方面国际科技合作,开展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合作研究与试点,构建开放共享的合作交流平台。加强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需求的绿色建筑及生态城市技术和标准体系研究,推动相关技术、标准、产品、装备的联合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

(四)营造行业科技创新氛围

积极营造公平、公开、透明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探索科技成果股权激励等收益分配机制,激发行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宣传普及和技术交流,加大科技表彰力度,加大对科技人才先进事迹的宣传,着力营造尊重创新、尊重科技人员的社会氛围。

编辑:admin

上一篇: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定密管理办法》的通知
下一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